二月的沽源,阳光明媚,漫山遍野白茫茫的一片,原本要再等上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到山花烂漫的景象,2月24日一大早,铁岭市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傅博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就来到樱桃大棚,忙着进行生产维护。“眼前这些樱桃树,去年12月中旬就陆续开花了。为控制上市时间,我们采取全自动温控,让樱桃分时段开花坐果,最早的一批再有一个来月就要采摘了。”质检员庞博说得头头是道。 “牛马年,好种田。今年,大伙儿的收入一定会更上一层楼!”“那是!这几年咱村的大樱桃分期分批上市,1斤卖到了100元。”“现在政策这么好,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啊!”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棚里热闹起来。 都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近年来,随着傅博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温室樱桃品种逐渐改良,种植技术逐步提高,大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温室大棚由当初的8栋发展到30栋。 天来村党支部书记付宝库告诉记者,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合作社适当延后了大樱桃的成熟期,并采取网上订购兼游客采摘的销售方式,基地樱桃的采摘期可达两个月。 “想让大棚樱桃早成熟,必须有适宜的环境和精心的管理。为打好上市时间差,今年,合作社特意引进了一批温控设备,以提高大棚樱桃的经济效益。”庞博说。 “依托产业优势,我们建立了果树精准脱贫产业基地,建设了11个百亩观光采摘园,修建了3.7公里生态农业观光路和大口井、蓄水池等果树滴灌设施,使果树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强。”付宝库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出台,村里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深挖休闲、观光等特色农业游资源,让樱桃经济成为天来村发展的新支撑。 天来村曾是个有名的贫困村。2010年,致富能人付宝库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并成立了傅博果业专业合作社,过去的荒山慢慢变成了花果山。目前,全村有270多户村民种植果树,果树面积达8000多亩,果农年收入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小樱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大产业 眼下,正是大棚樱桃管理的关键期。在沽源县白土窑乡东一棵村的大棚内,樱桃花正开得热闹,开得娇美,十分喜人,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小樱桃”的种植成为了东一棵村村民致富的“法宝”。 产业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白土窑乡把樱桃大棚项目作为东一棵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通过多方举措,让甜美的小樱桃成为带“红”产业振兴的强劲推手,助力东一棵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沽源县白土窑乡,不仅仅是东一棵村的樱桃有一片广阔“钱”景,谈到藜麦也是人尽皆知。 近年来,白土窑乡先后引进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张家口禾泽农业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分别种植藜麦和樱桃,建有藜麦种植基地、藜麦加工厂、藜麦(烘焙)包装工厂、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实现“贫困户增收、地下水压采、生态保护”互促共赢三提升的良好局面。目前,沽源藜麦种植已发展到2.5万亩,通过加工销售带动订单回收、吸纳务工就业,惠及农户1000余户,其中贫困户500余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 东一棵村樱桃火了,同时,也延伸了更加广阔的“钱”景。 白土窑乡东一棵村樱桃种植园区占地100亩,种植樱桃10亩,同时还有桃树、西红柿等农作物,每年的2月底,吸引大量市民进村赏花,在这里感受着“沽源的早春”。 “园区从4月份开始植树,附近这几个村的村民都来我这儿打工,有的老两口都六十多岁了,一年还能赚到6万多元,所以对他们来说比种菜、养羊要好的多。”张家口禾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河说。 沽源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投入资金450万元种植樱桃,带动周边190名村民实现就业,人均增收1488元。同时,还为当地农户培训樱桃种植技术,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夫,如何能尝到“香甜果”。 2017年,经理陈河远赴山东、大连、承德等地区进行学习、考察樱桃的种植技术及市场行情,最终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现代农业设施栽培的促进下,充分摸清樱桃树的“脾气秉性”,让樱桃种植不再成为技术难题。 每棵樱桃树有一个“二维码”,微信一扫,就会出现温度、湿度、土壤温度等相关信息,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实现了每颗樱桃树和每个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自动化、智能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农村发展新蓝图,白土窑乡作为沽源县乡村振兴示范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引进藜麦种植加工和樱桃种植发展思路,实现了夏观“藜麦”冬赏“樱花”的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
|sitemap|网站地图|新疆大樱桃网
( 新ICP备12002838号 )
GMT+8, 2022-8-18 03:39 , Processed in 0.0649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4-2021 XJDYT Inc.